缅怀革命先烈,重温红色记忆,奋进新时代,开启新征程。学前教育学院开展特色党史学习活动,通过学生讲家乡党史故事,让学生们感受到家乡革命岁月的艰辛与峥嵘。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经验,引导学生学好党史。接下来即将开启本期学习的第三站----安阳。

“人工天河”红旗渠——安阳林州
在上个世纪60年代,在河南林县(今林州市)发生了一件在人类史上的奇迹。在那个闹饥荒的年代,没有资金,没有技术,没有资源,靠全县近50万人愚公移山般的精神,用了近10年的时间,削平了近1300座山头,凿通了50里的隧道,建了100多座渡桥,修出了世界第八大奇迹———“人工天河”红旗渠。

1960年,毛主席多次指出,必须大兴水利,给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奠定了基础。周总理生前对红旗渠的建设倾注了很多心血,他曾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:“新中国有两大奇迹,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,另一个是林县红旗渠。”1974年,新中国参加联合国时,放映的第一部影片就是《红旗渠》纪录片,艰苦创业的“红旗渠精神”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伟大精神的象征。

红旗渠建成通水50年来,共饮水85亿立方米,灌溉面积8000万亩次,增产粮食15.9亿公斤,促进了林州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,而且孕育了“自力更生,艰苦创业,团结协作,无私奉献”的红旗渠精神。

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。在新的征程中,红旗渠精神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、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,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,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。
供稿:马秋格 编辑:李悦 审核:王文选